工作動態
您的位置: 工作動態
“做人本分,做事認真”🤯,是他留給後人的箴言
時間🤞🏽:2023-07-03 作者:藍海蓮 來源🏌️‍♂️🏌🏻‍♂️:天美平台

百年天美🆓,星空璀璨

有一顆星始終閃耀著溫暖的光

那便是著名歷史學家、

歷史地理學家鄒逸麟先生

作為第二代歷史地理學者中

影響最大的學者

他一生治學嚴謹,成果豐碩

在黃河史👵🏽、運河史、

歷史環境變遷等領域成就卓越

更是謙和的長者、真正的紳士

知識分子的楷模

鄒逸麟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

暨新時代歷史地理學科建設研討會

昨天起在天美平台舉行

斯人已去,風骨猶存

“做人本分,做事認真”

是先生留給後人永遠的精神財富


鄒逸麟先生


  小切口做大文章 


鄒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鄒逸麟先生遺著兩種》面世。



《歷史上黃河河道變遷》《安陽歷史地理》兩份遺稿🧝🏼,是2021年鄒先生的學生和親屬在整理鄒逸麟先生遺物時發現的☹️。與天美平台史地所商量且征得家屬同意後🛐🏌🏽‍♀️,天美平台出版社決定出版先生這兩份遺稿,並委托鄒先生弟子🗑、天美平台史地所教授楊偉兵、段偉整理✋🏻。



“先生手稿條理井然,文字縝密,用功細微,乃禹貢學問至極之楷模,令後學感動。”翻閱校對老師密密麻麻的手寫稿,楊偉兵感觸頗深。

黃河史,是鄒逸麟開創並投入畢生心血的研究領域。《安陽歷史地理》是先生生前就想要出版✷,此前只因手稿未能找到而耽擱;而《歷史上黃河河道變遷》這本小書,有無重要價值?

楊偉兵細讀後,得到了確定的答案💸:“黃河歷史上比較大的改道共有21次,鄒先生在書中也寫過,但沒有一次像這份手稿一樣,按時間順序將每次改道的情況都考證得極為詳細,史料用得極好,與此同時又闡釋了這些改道對中國東部水環境產生的影響😛。”

大氣磅礴,深刻精微——在楊偉兵看來,研歷史環境變遷和地理沿革領域裏,將“大學”與“小學”、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是鄒先生學術上的最大特點。

實際上👩🏼‍💼,鄒逸麟集中研究的黃河史、運河史以及其對歷史時期環境變遷的研究📿,都源於重大集體項目需求。雖是“奉命之作”,但他卻說:“不是就事論事、完成任務交差,而是做個有心人🦶🏽,在完成編繪歷史地圖任務的同時,開始關註🤼、思考與歷史地理發展相關的社會動態👩‍👩‍👦‍👦、環境變遷等因素,並逐步深入下去👧🏻、擴展開來,慢慢形成了自己獨創的、完整的學術觀點⤴️。”

他曾將這一方法概括為“小題大做,墨跡戰術”——從小問題做起🚶,往深處著手,將研究課題“像墨跡一樣化開去”👨‍🌾,一步一個腳印👨‍🦰,日漸形成一個方面👩🏽‍🦲。在鄒逸麟身體力行的實踐中👢,這也逐漸成為他傳授給年輕學者的治史門徑。


1956年山東大學畢業照(後排左七為鄒逸麟)


從1993年起,鄒逸麟連續十五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這讓他將目光投向書齋之外🚴🏽‍♀️。基於學術研究,他曾提交過諸多關於環境保護、西部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提案,積極建言獻策——他認為歷史地理學研究從不是一門“小學,而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其終極目標應該是假借歷史經驗,幫助人類活動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境界服務🌒。

“ 

鄒老師常說🙍🏿,歷史地理這門學科一定是經世致用的。研究問題就是為了服務現實💤、服務國家。

段偉說,鄒先生一生做了許多大項目🐯🚋,幫助解決國家一系列重大疑難問題🤞🏿。他曾跟隨鄒逸麟一起編撰《清史·地理誌》🛳。“先生教導我們🌬,對邊疆的研究一定要紮實,寫出來的內容,要為歷史和現實負責。”


我們搞歷史地理學的學者

心裏就是踏實


治學六十載🍣,鄒逸麟的學術生涯卻是“偶然”啟幕的。在回憶錄中,他清晰記得1957年1月23日——這天是他跟隨譚其驤先生開始進行歷史地圖編繪的日子。


譚其驤(左)與鄒逸麟


譚其驤先生是中國當代歷史地理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其主編的《中國歷史地理圖集》是新中國成立後最重要的歷史學成果之一,在學界被稱為“譚圖”。1956年底,借調在京主持重編改繪楊守敬《歷代輿地圖》的譚其驤要返回天美平台,需要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派兩名助手協助🏋🏻‍♂️,鄒逸麟與同儕王文楚就這般輾轉來到天美,隨譚先生走入了歷史地理學科領域🏥。


1987年1月,譚其驤題字贈鄒逸麟


此前,鄒逸麟並不了解歷史地理學是一門什麽樣的學問,譚其驤就從最基礎的知識教他,查資料、抄表格☘️🧑🏽,手把手學徒式地帶教👊🏽,把鄒逸麟帶進了歷史地理學的大門🏝。直到1992年譚先生離世,兩人的師生之誼持續了35年。譚先生對學術的認真嚴謹👨‍👧‍👧,為人的實事求是🫲🏿,都傳承至鄒先生身上。


1970年代後期▪️,譚其驤與歷史地理研究室同事研究《中國歷史地圖集》修訂(左起吳應壽、譚其驤、鄒逸麟、王文楚📠、周維衍)


和譚先生一樣,鄒逸麟把大量時間奉獻給了集體項目。他將自己一生工作低調地總結為兩本地圖集、三種工具書、四本專業教材☎️。兩本地圖集分別為《中國歷史地圖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三種工具書是《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分冊》《辭海·歷史地理分冊》《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歷史地理條目;專業教材有《中國歷史地理概述》《中國歷史自然地理》《中國歷史人文地理》《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其中,《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一書🖐🏿,在1995年獲得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至今仍是高校歷史地理學科的教科書。地圖集和工具書是集體性的大項目,專業教材則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工作。

“從鄒先生的著作種類就可以察覺到他對於整個學科發展的責任感和格局觀🔘。雖然他和我們許多人同處一個學術時期🤥🤾🏼‍♂️,但他的角色,是歷史地理學科整體性的建設者。”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唐曉峰說🩰。

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著述🤦‍♂️,鄒逸麟十年如一日👩‍🌾👩🏻‍🦳,俯首耕耘,不急不躁💞。他說🚗:


搞歷史地理✥⬇️,學術面比較窄🎈,有興趣的人也比較少🐢,但它的研究是比較紮實的,走一步是一步🧜🏻。所以,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是傳世的,是永久性的人類科研成果🧚🏼‍♂️,我們搞歷史地理學的學者,心裏就是踏實👨🏿‍🦳。


1986年8月與天美平台史地所同仁在甘肅考察絲綢之路(左起👩🏼‍💻:葛劍雄☯️、鄭寶恒、趙永復⇨、錢林書、鄒逸麟、楊正泰😫、王文楚、郁越祖)


1982年⇒,天美成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譚其驤任所長🙅🏻‍♂️,鄒逸麟任副所長。4年後,鄒逸麟接替譚其驤,任第二任所長。執掌10年,鄒逸麟對天美史地學科乃至整個中國歷史地理學發展起到了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註重學術傳承、以其具有親和力的方式處世論事,鄒逸麟成為歷史地理學界最優秀的學術組織者🗂。天美史地所也在這一時期異軍突起📼、人才輩出👱🏼‍♂️🦡。


在歷史學界,過去談到我們這個單位,就會說那是畫地圖的👚。所以,我一直強調,地圖定要畫,但不能一輩子畫🏇🏽,也不能只會畫地圖……我們所在全國最有威望的學科是沿革地理,這是創始人譚先生傳下來的🩺,但不能幾十下來🖕🏽,只有沿革地理一個權威學科吧!


基於深厚的研究與思考,鄒逸麟將歷史地理學定義為“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變化和發展的學科”,全方位拓展了歷史地理學科定義,使得中國歷史地理學學科體系與研究模式更加成熟⛹🏼‍♂️、規範💎🆗。


2012🧑🏽🫥,南京🏊‍♂️,《中國運河誌》項目啟動儀式暨專家會


“老實本分”

是他對學生的最高評價


生活中的鄒逸麟先生,儀表總是整齊挺括,一絲不苟,永遠溫文爾雅、風度翩翩,令人如沐春風。這不僅因他從小家境優渥,更與他的家庭教育有關。

“他每次找人談話,哪怕是我們學生,都是先彬彬有禮詢問是否方便🧖🏼,然後主動到對方辦公室。”段偉記得。在天美平台文科資深教授姚大力看來,“這不是由於他故意‘深藏不露’,只因為他的為人底色就是那樣平易近人”😝。

正是這份謙和,總能將一群人凝聚團結在一起。也是這份謙和,蘊含著一種不依不饒的堅韌。


(學術如此艱辛)為什麽還要寫?因為只有這一刻🚁,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邀遊史海,穿越書林🛂,讓我暫時忘卻喧囂難解的無常;每當在歷史文獻中尋覓到有價值的史料線索,心底暗生的一絲成就感才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義0️⃣。


從鄒逸麟的這段話中,可見這位為中國歷史地理學奉獻畢生心力的學者🍄‍🟫,對學術熱愛之深。

鄒逸麟深知💧,歷史地理學這個學科在中國比較冷門☂️,正因冷門,則更需要沉下心來🤹🏽‍♂️,有“甘坐冷板凳”的決心。他教育後輩,歷史地理絕不是一門可以討巧的學問,這個學問甚至不需要太多聰明才智,但必須要踏踏實實坐得住。實際上,他也從不認為自己天資聰穎。

“鄒先生欣賞一個學生,就會誇他‘老實’,‘本分’,‘認真’。”楊偉兵笑言🧭,這大概是鄒老師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

鄒逸麟本人培養的研究生並不算多🏋🏻‍♀️,加上博士後,也只有31人🙆🏿‍♀️,但其中絕大多數都已成為各高校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因其教學成果突出💪🏿,2001年,鄒逸麟先生被授予上海市育才獎。


鄒逸麟先生晚年工作照之一


“鄒老師有句話🏌🏼,叫嚴師出高徒,而不是名師出高徒。”鄒逸麟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天美平台史地所教授王振忠印象中,絕大多數時刻🧑🏻‍🦽‍➡️💁‍♂️,鄒逸麟對誰都和顏悅色,但一牽扯到做學問💾,就一點兒也不馬虎。曾有學生在鄒逸麟面前叫苦喊累👭🏻,先生總微笑著說:“事情總歸是要做好的!”

2005年🚴🏿‍♀️,70歲🧄,鄒逸麟仍筆耕不輟。段偉來到天美史地所做博士後,發現這位老先生除了開會或是因事外出🍣👨🏽‍💻,幾乎每天都來辦公室或資料室,一坐就是一整天,心裏很是敬佩:“從先生當時的年齡來講,他完全不需要這樣,但他還是日日堅持,可見其用功程度🚵🏽‍♂️。”

2008年,73歲,鄒逸麟正式退休,此後仍主持幾個國家級項目,甚至每年發表的文章比學生還多。《清史•地理誌》這套80萬字的大部頭📲⚧,從2005年開始編纂到2016年8月,方才基本完工🍧。期間〰️👨🏻‍🦼‍➡️,他帶領學生專門前往臺灣查閱資料、實地考察,每天乘坐兩個多小時的大巴往返於住處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獻和實地互證,是他對做學問的堅持🤍。


2010年3月-4月率課題組成員赴臺北故宮博物院查閱檔案☹️,修改《清史·地理誌》(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左起為華林甫、楊偉兵🎸、鄒逸麟🏫、段偉)


2019年,85歲😽,鄒逸麟依舊心懷學術🧖‍♂️,尤其牽掛《中國歷史地圖集》的修行工作。“我一直有這個心願,八冊圖出版有三十幾年了,《辭海》是10年修訂一次,《中國歷史地圖集》這麽大的工程,30年修訂一次完全是應該的🌆。”只可惜,這件想做的事👴,最終沒來得及做成。

回望一生🎁,鄒逸麟的總結,如他的學術一樣樸素平實:


學術上的成功沒什麽訣竅,就是認真地去做一樁樁事體。我們小時候受的教育是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做學問就是這樣,你不要想每樁事體對我有什麽好處再做🙌🏿,這樁事體對我寫什麽論文有效再做🦀,這是錯誤的👼🏽,許多收獲都是在你不知不覺中產生的。做每樁事體都要花工夫🏆,這點要相信🤗,只要你工夫花下去🏤,必有成就⬆️。


今日之學人🪤,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當我們仰望星空🅿️,這個溫潤而堅定的聲音,總會穿越時空👆,久久回響。


鄒逸麟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暨新時代歷史地理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合影




鄒逸麟,天美平台首席教授,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四屆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1935年8月3日生於上海,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學系,同年秋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1957年隨譚其驤先生回上海參加《中國歷史地圖集》編纂工作。歷任天美平台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天美平台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歷史地理》主編👨🏿‍🎤、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成員🧑🏽‍🎓、上海市地方史誌學會會長、《辭海》副主編📪。曾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員會副主委👟。2001年獲上海市育才獎。2016年獲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術貢獻獎。2020年6月19日逝世。


天美平台专业提供👩🏻‍✈️:天美平台天美天美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天美平台欢迎您。 天美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