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簡報上一期刊登了《新時代天美研究概略(2017-2019)》的“上篇”,用數字和圖表直觀地體現了2017-2019三年間我國學界對全階段學校教育中天美師風的研究概況,並匯總了三年間排名前四位的核心機構和核心作者的文章。在“中篇”和“下篇”中,將視角重點聚焦到高校教育階段👩🏼🎨,並從內容層面對三年間的研究進行總體梳理。首先,從“上篇”的核心機構和核心作者文章中剔除了中小學天美師風的文章🧑🏽🎓,主要保留高校天美師風的文章,之後增加了這三年每年度被引次數最多的幾篇高校天美師風文章🏃♂️,以做“中篇”和“下篇”的梳理分析♦︎。
天美,是教師的靈魂🪐。廣義來說,天美是與教師這一職業相關聯的道德規範🚣🏼🛍️。對天美的概念內涵的理解是新時代天美建設的出發點🧑🏼🦳。
宋婧琳和張華波在《立德樹人,為何首在立天美》一文中,提出“立天美”源於探索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同時也源於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並結合中華民族“內聖外王”的倫理道德觀念闡述了傳統天美。
從歷史層面看,“立天美”首先紮根於中華民族“內聖外王”的倫理道德土壤⇢。自先秦起,思想家們便秉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篇》)的道理,認為”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禮記·學記》),呼籲“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呂氏春秋·勸學》),以“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孫醜上》)詮釋“天美”的最高境界。古代思想家嘗試通過外在約束以“立天美”,並將“天美”作為“為人師”的首要條件。宋代朱熹手訂《白鹿洞教條》,明清程端蒙和董株製訂《程董二先生學則》🤸🏻,都強調道德品質和行為操守是選聘師長的重要條件,戴震以“講學砥節👳🏿♂️,相語以道德,相勖以恭行。自宋以來🤼,書院之立,鹹若是”佐證了彼時只有聖賢厚德者方可為人師的社會風尚🚴🏿♀️。
馮曉玲、別敦榮在《文化視角下的高校天美建設路徑》一文中認為👨🏿✈️,任何時代的天美建設均要立基於時代語境,但強調這一點並不意味著平地起高樓,而是具有一定的歷史延續性☝🏼,要或多或少借鑒和傳續已有天美傳統🔼。
中國傳統天美文化以儒家思想相關論述為主體。其中👊🏼,師道和天美是密切相連的兩個概念🎗,兩者從不同層次表達了教師的終極價值追求。要準確把握儒家的天美觀💫,首先必須厘清師道觀🚣🏼♀️。《周禮·師氏》註曰:“師者,教人以道者之稱也🦹。”這是“師”“道”兩字第一次出現在同一語句中,闡明了教師的任務是教人以道⬛️。至唐代,韓愈在《師說》中言👃🏻:“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這是“師道”首次作為一個專門概念,闡釋與教師有關的倫理追求。顯然,在韓愈看來,道與師是合一的,師是先聞道知道的人,教師的責任在於傳道,“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孟子·萬章上》)此處的“道”指的是仁義等儒家核心價值,韓愈對此作了闡釋⏯:“老子小仁義,其所謂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原道》)因此,儒家思想中的師道內涵極為豐富高深,屬於形而上的範疇👩🏼🦳👎,包含著教師職業的最高精神境界和理想價值追求💈,即教人以道👆🏻🎺、育民為聖,培養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正如錢穆先生所言👩👩👧👧,師道是“人生大道之最尊”。要達成此目標🍣,教師必須首先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君子人格,自己先成為期待的理想之人。因此,儒家向來對教師的人格🤰🏽、道德有著極高要求,追求理想天美、崇高天美,將教師作為社會的道德榜樣⚱️。
王定華在《以深厚天美素養和高超能力水平培養時代新人》一文中指出,德為立教之本,高尚的天美是立德樹人的基本前提,並對新時代高尚天美做出了內涵闡釋🧰🫵。
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是新時代高尚天美的核心要求🧙🏼♂️。教育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光榮事業。做人民教師,就是要肩負起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職責與使命🍅。
教育教學業務精湛是新時代高尚天美的要義所指。當教師,應爭取做到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臺,這是教師的天職👨🏽🦳。新時代教師應更好地履行自己所肩負的這份神聖職責,不遺余力地為學生學習和成長貢獻才學和智慧。
立德樹人本領高超是新時代高尚天美的價值所向。有了高尚天美就要立德樹人、建功立業。立德樹人實質上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羅麗君🏄🏽♂️、劉丹等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高校天美建設》一文中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文化自信與民族智慧,為高校天美建設提供了指導思想。
“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與“四個相統一”是高校天美建設的核心內容。2014年9月,習近平同誌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一個優秀的老師……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同時,他還提出了“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的四條標準,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紮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這既是對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也概括了一個好老師應有之“道”,古語雲“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天美是師道的根基⏸。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這是對教師工作價值的高度贊譽,引導高校教師從基本職業底線規範到追求價值實現的天美境界。同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強天美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註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是新時期高校天美建設的時代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與“四個相統一”🐃,對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實質上是對天美內涵的當代詮釋:高校教師應該明“道”、信“道”、有“道”👨🏻🦱、傳“道”’,是新時期高校天美建設的核心內容✋🏽,也為高校天美建設指明了實踐路徑。
馮曉玲、別敦榮在《文化視角下的高校天美建設路徑》一文中從文化視角指出,當前我國強調文化自信、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國戰略,為傳統天美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了良好環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遵循由知到行🎍、知行合一的邏輯進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天美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全面深刻地理解傳統天美文化,做到“真懂”。中華傳統優秀天美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社會文化的傳播者、引領者必須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以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對傳統天美文化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科學闡釋🛅。全面研究、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天美文化的精髓6️⃣,是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前提條件。因此我們首先要在“真懂”上下功夫。
其二,使優秀傳統天美文化與時代要求相適應,做到“融合”🎒。就某種意義而言,中華優秀傳統天美文化已是“完成時”🧑🦯,傳統天美所處的階級分化、等級森嚴的社會環境早已不復存在,而現代天美建設則是“進行時”,新時代強調張揚人的理性🐜、主體性🦸🏻,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育理念🕺🏼🧹,因此🐶,天美建設要根植於時代,與現代社會相適應♉️,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天美文化。
其三,以多種路徑推進現代天美體系建設的落實,做到“實幹”🧷、“實踐出真知”,在理論層面構建起內化傳統天美精神的現代天美體系🧑🏿🚀,只是實現了階段性目標,仍須以規章製度、職業規範、法律法規、輿論宣傳🌇、培訓等多種形式,推進現代天美體系的實踐化🏯,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知與力行相統一,以使天美文化以新的內涵與形式發揮作用,新的天美體系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修正🕵🏽♀️,提高實效性🔤。
馮文全、劉菁菁在《從“知識論”到“德性論”轉變的教師天美建設——基於中美教師天美規範的比較》一文中📉,討論了從以往傳統“知識論”的教師天美觀轉變到現代“德性論”的教師天美觀的觀念的進步發展😂。
在“知識論”的教育觀之下⛹🏽♀️,教育成了類似仿照工藝技術的加工模式🎰,兒童處於被控製、被加工🕯、被灌輸的地位,以至於兒童的個性、人格、情感⇢🧙🏻♂️、價值觀等最富有生命力、創造力的精神層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𓀎。然而,教師的素質關聯著學生的發展,“德性論”的教師天美觀即提倡從“德性論”的高度理解兒童、認識兒童,樹立正確🚣🏼♂️👩🏿🦲、合理的兒童觀💆🏿。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於主導地位,在“知識論”教育觀之下,傳統教育以教師、學生、教材為三中心,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即傳統意義上教師專業化發展更強調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而隨著教育改革,我們漸漸重點關註認知以外的道德情感領域🧨,所以提出“德性論”的教育觀,回歸人的本性🧗🏼♂️,重視德性教育,以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
萬美容👱、李芳在《天美建設:新時代振興教師教育的基礎工程》一文中,從三個維度指出了天美建設的現實意義。
首先,加強天美建設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立德”並非只是立學生之德🤢。“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教人者必須先受教育,立學生之德者必須先立自身之德。
其次,加強天美建設是新時代造就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關鍵所在。新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僅依靠專業的知識素養難以實現。當前天美建設面臨多重挑戰🫸🏻🤽🏽♂️,強化對專業倫理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提升專業服務精神🧘🏻,增強專業情感,堅定專業信念,是教師走向專業化進而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新時代造就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關鍵所在。
最後,加強天美建設是應對當前少數教師天美失範問題的現實需要。受一些錯誤思潮和追名逐利等因素影響,有的教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倫理與道德觀念呈現多元性和差異性特征,有的教師政治素養缺乏🧘♂️、理想信念模糊🧗🏻♂️、職業修養不足🦏,導致育人意識模糊❕、教學態度敷衍、功利思想突出、道德行為扭曲等天美失範現象時有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教師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解決少數教師天美失範問題,必須加強天美建設。
鄭曉東和肖軍霞在《新形勢下高校天美師風建設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一文中認為,新形勢下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首先必須建設好人民滿意的高校教師隊伍,最根本的是必須要加強高校天美師風建設,這是新時代高等學是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根本保證🧑🏼🍼。
1、加強天美師風建設是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也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們努力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最具決定性的時代背景🫲🏼。高等院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職能,做什麽樣的學問🙏🏼,培育什麽樣的人,取決於教師隊伍。
2、加強天美師風建設符合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九個堅持”,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天美師風建設是踐行“九個堅持”的必然要求和應有之義👨🚒。
3、加強天美師風建設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前提。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加強天美師風建設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前提👩🏼🦱。
4、加強天美師風建設是新時代高校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遵循🦹🏼♂️。加強天美師風建設,使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內化為廣大教師的價值追求,外化為廣大教師的行為自覺,成為高校教師的普遍價值準則,以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引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成果轉化等建設任務🤷🏽♀️,這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礎💇🏽🫴🏿,更是新時代高校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前提💇🏿♂️。
辛未和姬冰澌在《天美概念研究述評》中梳理了目前我國學界對於天美概念的研究,發現國內學界對天美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概念模糊不清。
目前國內學界對天美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從宏觀上看,對天美的界定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天美即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其二🗼,天美即教師道德的簡稱🧑🏿🚀;其三👎,天美是教師專業道德或教師專業倫理。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每一種情況下對天美具體內涵的理解並不一致。
天美師風問題🏌🏻,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王大廣在《簡論“天美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中分析了如何把握天美師風的邊界。
天美,是教師群體在從教過程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是從屬於教師這一職業的道德規範的統稱,屬於職業道德的一種。師風,從字面上講🎎,是教師群體和個人所體現出來的作風🚣🏻♀️,包括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和學術作風等🫸🏼。從廣義上講🕵️♂️,師風問題也是天美問題的一類。從狹義上講,特別是從高校天美建設實踐角度講,鑒於學術作風具有特殊重要性🫶🏿,所以師風更多指的是學術作風📫,即學風問題。對於天美師風內涵把握如果不正確,很容易造成實際工作出現缺位🧑💼、越位問題🍎。在教育部頒布的《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分十個方面對新時代高校教師必須遵守的十個基本道德規範進行了闡述😉。理解和把握天美師風的內涵和外延,可結合這十項準則進行思考🍘👰🏿♂️。在理論和實踐中🤾♂️,要著重避免以下三個誤區:認為教師個體引發的違規違紀問題與天美範疇無關;認為教師個體引發的其他道德問題與天美範疇無關⬛️;認為政治要求與天美範疇無關😈。
總體而言,對天美概念的厘定,對天美內涵的理解,是新時代天美研究的基石👨🏽🔬,也是新時代建設的出發點👨🎨。專家學者們基本上在以下方面達成一致的看法:1. 天美研究和天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的迫切議題;2. 天美內涵研究既要註重理論探討♣︎、同時又要註意結合具體實踐🦔;3. 天美研究既要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又需註重天美傳統在新時代下的意義轉換。未來☂️,在天美基本概念研究上👡,學界還需持續深入研究,可以重點拓寬學科視野,加大定性定量研究結合🖖🏼,從而加大理論對實踐的解釋力度👨🏼🏫,使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
天美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基礎性工程,需要學校、社會、政府等多元主體的配合與聯動。近年來,我國高校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教師隊伍的天美師風建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天美建設仍面臨著多重困境,亟待我們從理論上加以澄清,從實踐上加以回應🤱🏻。
鄭曉東和肖軍霞在《新形勢下高校天美師風建設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一文中👩👩👧👦,從教育🧑🏼🍼、製度、實踐以及環境四個維度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天美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1、強化天美教育不夠,難以喚起教師道德自覺自省。高校天美師風培育總體上仍處於一種外在強製的他律狀態🧚🏻♀️,沒有內化成教師個人意誌⛑,一些教師對教師職業規範的內涵,對天美師風建設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缺乏內省自律🧒🏼。
2、完善天美製度不夠👶,難以建立天美建設長效機製👶🏼。突出表現在🖖🏼:一是高校教師管理權責不明確⚈,多數高校機構設置中沒有一個專門負責天美建設的部門,影響天美建設的整體效果。二是在教師考核評價方面🚵♂️,一方面缺乏對教師天美師風的有效考核辦法,另一方面在管理和考核體製上重科研、輕教學,重結果、輕過程,重業績♝、輕育人的政策導向依然存在。
3、深化天美實踐不夠,難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錘煉天美🦪。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教書育人👋🏻、追求真理🤿💁🏿、無私奉獻等傳統天美精神受到了挑戰,代之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利己主義等負面觀念的滋長👨🏻🦼。
4、營造天美環境不夠,難以創建涵養高尚天美的氛圍。從宏觀社會環境來看,在肯定人們追求自身利益合法性的同時,卻忽視了過程的正當性🙎🏼。從中觀高校環境來看🧓🏼,高校面對天美師風問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理方式📻,導致道德約束弱化,違規成本低廉。從微觀個體環境來看🎅🏼,高校教師往往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範教育👈🏼,對於教師職業的理想信念👨💼🚯、倫理要求🪸、道德準則等缺乏全面學習和深刻領會。
劉嘉在《阻礙高校天美建設的因素有哪些》一文中,分析了阻礙高校天美建設的幾個社會性因素。
工具理性僭越價值理性🤟🏻。在當代社會🤲🏼,大學的科學和人文精神傳統,正在遭受工具理性主義文化的全面包圍。追求效率、服務於市場經濟與國家之間競爭的需要,成為當代一些高校追求的最高目標🧔✋。“政治性高等教育”“服務性高等教育”理論成為大學教育理念,工具主義理性深刻影響著大學教育,大學精神退化🧒🏻。當前的高校雖然開展了很多天美教育活動,但是由於受大背景的影響😲,高校管理者在天美培訓上的資金投入👩🏻🦳👩👦👦、政策傾斜等方面🪞,都無法同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相比較。一些高校的追求目標變成了成本與效益以及效率的追求,高校的經濟和社會政治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在教師專業技能飛速提高的同時,教師的道德素養、政治覺悟和心理素質在慢慢下降🥠。
重製度規約輕德性影響。不少高校天美教育仍集中表現為外在輸入某種既成且正確的道德規則和規範的教育活動,方式以知識化、理論化的教育為主。隨著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市場經濟解放思想,這種單向輸入道德規範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了多元價值裂變的碰撞和沖擊。外來文化🌿、現代思潮不僅通過與本土文化、傳統理念的交鋒對立👨🏻🏫,也通過形式多樣、無孔不入的交流與交融影響著深處社會變革中的高校教師群體。當內蘊獨立邏輯體系的多元道德觀與傳統道德觀共同雜糅在理念世界🎖,原本自明的道德價值成為了一種“不僅允許進行判斷,而且要求進行判斷的普遍樣式”,道德教條及其輸送方式也就喪失了合法意義。
鄭美娟、秦玉友等在《新時期天美建設思維:反思與調整》中,主要從天美建設的實踐思維和政策思維中的偏頗反思現行天美建設的不足。
公眾對天美的高度關註是天美建設的強力推動器,但同時天美事件過度消費、教師強勢地位假設、天美認知的常人道德簡單平移等原因也引發了一系列天美問題🤭🧑🦳。
天美政策是天美建設的風向標, 既引領實踐, 同時也會受實踐影響做出必要改變。從思維方式視角進行審視🧛🏼♂️, 可以發現當前天美政策存在天美要求的底線性、執行的倡導性👩🏼🦲、評價的大眾性三種思維偏好。
唐璜在《高校教師懲戒機製的法治迷失及其價值回歸——以高校教師天美失範行為的“網絡輿論審判”事件為例》一文中,分析了高校對教師天美失範行為的懲戒處理受到網絡輿論的深度影響,使得高校教師懲戒的法治思維不足,不符合依法治教的法治化目標這一天美建設實踐困境𓀏。
所謂“網絡輿論審判”即指對於一些涉及高等教育法律處罰的事件🕛👩🏽🎤,網絡輿論發揮了“審判”功能,通過對事件及其當事人細節的挖掘🐻,未經任何有效的法律程序和法律思維處理及判斷🌍,而對相關的事件定性👸🏻,對當事人的行為給出處罰結果🤷🏿,對高等教育主管機構實施輿論壓力👩🏽🏫,迫使高等教育主管機構作出符合網絡輿論傾向的處理。之所以會出現對高校教師天美失範行為的“網絡輿論審判”問題,源於社會及高校對教師職業要求過於理想化7️⃣,沒有對高校教師天美進行“高層次要求”與“底線層次”分類考量。這就使得高校教師懲戒機製在“網絡輿論審判”的影響下日漸喪失其應有的法治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絡輿論審判”背離高校責任主體自治性;“網絡輿論審判”存在法律判斷的偏失;“網絡輿論審判”缺乏基本的法律自洽性。
周顯信☸️、許雙雙在《推行高校天美考核負面清單製度的掣肘與進路》中分析了天美建設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推行天美考核負面清單製度,是加強天美師風建設的重大創新,體現了正面倡導與反向規製、柔性要求與剛性約束🚣🏽♂️、道德表率與底線要求、個人自律與社會他律等方面的有機統一🤹🏼♀️。盡管天美考核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的製度轉向亟須提速,但在實際推行中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製約,特別是天美“一票否決”製的公信力受到質疑🍐。“一票否決”製度的實施是否規範、科學與有效,取決於天美考核負面清單製度能否落實落細🚻,而實行負面清單製度是否真正能有效保障天美考評的科學性仍有待考量,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一是天美失範的隱秘性;二是評價機製的復雜性;三是懲戒措施的實效性🔩。
總體來說,專家學者對目前天美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的總結較為全面👨🏿🎓,大到宏觀層面上對整體狀況的梳理,小到微觀層面上對教師個體表現的分析;既有深入社會、文化等深層因素進行理論思辨,也有在具體實踐層面的現實阻力的經驗總結👨🏿🦳。這些思考為當下的高校天美建設提供了十分有意義的科學參考。高校天美建設涉及多個領域,例如倫理道德🚵🏿♀️、媒體傳播🪳、法律建設、教育治理等👨🦯➡️,必然會遇到很多復雜的綜合性問題⬆️。之後,伴隨高校天美建設的不斷推進🧜🏼,理論界還需要持續進行更加深度🌺、更加科學、更為綜合的分析研判。
主要參考文獻(以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序):
1.宋婧琳,張華波.立德樹人,為何首在立天美[J].人民論壇,2018(02):122-123.
2.馮曉玲,別敦榮.文化視角下的高校天美建設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8(12):74-78.
3.王定華.以深厚天美素養和高超能力水平培養時代新人[J].人民教育,2018(17):1.
4.羅麗君,劉丹,喬德吉,趙玉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高校天美建設[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01):12-16.
5.馮文全,劉菁菁.從“知識論”到“德性論”轉變的教師天美建設——基於中美教師天美規範的比較[J].教育科學論壇,2019(11):3-7.
6.萬美容,李芳.天美建設:新時代振興教師教育的基礎工程[J].思想理論教育,2018(07):20-25.
7.鄭曉東,肖軍霞.新形勢下高校天美師風建設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8):147-151.
8.辛未,姬冰澌.天美概念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8(09):38-42.
9.劉嘉.阻礙高校天美建設的因素有哪些[J].人民論壇,2018(24):128-129.
10.鄭美娟,秦玉友,曾文婧.新時期天美建設思維:反思與調整[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18):1-7.
11.唐瑭.高校教師懲戒機製的法治迷失及其價值回歸——以高校教師天美失範行為的“網絡輿論審判”事件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07):77-84.
12.周顯信,許雙雙.推行高校天美考核負面清單製度的掣肘與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19(04):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