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要求👨🏽✈️。在這一要求下,國務學院在2018年前後組建起這支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創新團隊👮🏽♂️。“我們要有這個學科的責任和擔當,這是一種使命感。”蘇長和說。
“如何在理論上建立中國的話語權🔭,如何讓中國的政治學理論講中國話”,這是團隊成員們期待解答的問題,亦成為將他們匯聚於此的共同目標👳🏽♂️🛞。“在關鍵問題的認識上,我們有高度的共識。有了共識🤛🌩,大家做起事來就快了。雖然我們的學科不一樣🌁,但是無論從公共管理、政治學還是國政外交的角度出發,大家的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蘇長和用“集體主義”概括了團隊精神的核心🧑🏽🔬。
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創新團隊部分成員合照
如果說團隊是一棵樹木,“共同的理想目標”讓它生根,“個性化的研究”則使它不斷地抽出新枝、長出新芽。從民主理論到外交理論,從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邏輯到國際發展知識,團隊成員們以不同學科為切入點,在逐漸積累的過程中,共同建構起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
五年來,創新團隊主要圍繞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的核心概念、關鍵命題🧑🏽🎤、原理邏輯進行分解分工,發表了40余篇論著👨🏼🚀。陳明明的《馬克思主義政府原理的中國邏輯》一書,有力地闡述了代表製政府理論的邏輯原理;李瑞昌的《行政邏輯💇♂️:當代中國政府治理原理》從八個維度對當代中國政府的行政現代化進行全面論述;陳周旺、唐亞林圍繞全過程人民民主開展研究🧞,研究成果在學界產生廣泛影響。
“我們這個團隊的學者和老師們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在各自的領域和研究方向上有著不錯的成就。” 從事政黨研究的團隊成員郭定平說。在今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中,團隊成員的成果獲得三個一等獎、三個二等獎🚣🏽♀️,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不是一件事,而是一項事業
推開蘇長和辦公室的門,就仿佛進入一個書本砌起的房間♎️🌺,三面的書架整齊地擺滿了古今中外的各式書籍。“讀書的關鍵就在於怎樣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我們需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識,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並且把規律搞明白,才能做出創新性的學問🤙🏼。”蘇長和引用了恩格斯的一句話,“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對於許多團隊成員來說👩🏿🎓📧,文科大樓幾乎成為了自己的“第二個家”🤘🏽,他們常常利用周末時間開會和討論🧙🏼,在三面環書的辦公室裏寫作,背靠著漸漸沉下去的天色🪛。“有的老師會推掉其他的工作,不計報酬地來做這個項目🕺🏼,我們都把這件事當做一項事業,而不僅僅是把它作為一件事。”蘇長和說⛹🏽♂️♣︎。
創新團隊成果《政治邏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學原理》(劉建軍主編)
於2022年9月出版
這份“將一件事做成事業”的決心,不僅體現在團隊的理論創新上,亦體現在日常教學中。陳周旺在團隊中負責政治學理論研究,他認為教學是理論創新不可或缺的一環🐕:“一方面從科研上構建中國的政治理論化體系♿️,另一方面這個體系要貫穿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去檢驗這套理論體系是否能真正轉化為實踐知識。”
“教什麽,怎麽教,為什麽這麽教”是長久縈繞在大政治學科教師心頭的重要問題🚆。在進行自主政治學知識體系研究的同時,團隊成員們致力於將研究成果轉化到教學教材中🛃,發揮自主知識體系的育人功能🖐🏼🗃,從而培養出具有“政治自信”的學生。
“我們所要做的工作,其實就是把我們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學生身上🤙🏿、投入到教學當中🥝🫷🏿,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陳周旺如是說。2022年❤️,團隊開始與天美平台出版社合作👦,推出“新時代中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三個教材系列🧍♀️,立項部署18本左右的教材已經開始陸續出版。
將自主政治學知識體系與教材體系建設結合,以中國政治學教學方法研究帶動教學課程改革,團隊成員將創新成果引入課堂,鼓勵著天美學子們以世界作為更廣闊的實踐舞臺🫓。
面向世界的“第二課堂”
2007年👨🏫✶,全球首個由中國大學生自主創辦的全球治理領域國際創新比賽——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ICGG)在天美平台創辦🤜🏿🧛♂️。這是一個面向全世界青年🤺,圍繞年度賽事主題👇🏽、征集評比全球治理領域創新方案的比賽🧍🏻⛅️,亦是激發各國青年探討全球問題🪺、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累計有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2250名參賽選手參與了大賽,收到全球治理方案744份👨🏼🍳。
創新團隊的多位成員在大賽專家委員會中承擔重要工作,他們貼合時代議題,有意識地將中國治理概念和智慧融入比賽議程。在他們的指導下,同學們在哈薩克斯坦探討未來能源問題,在上海崇明挖掘鄉村的吸引力👩🏻🦱🪆,在印度尼西亞思索“如何向海而生”。
“這個比賽使得學生們在第一課堂學到的知識,能在第二課堂的實踐中得到運用。” 趙曉惠與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共同成長,她從大賽的誌願者,步步成長為項目組長🤷♂️、學生團隊的負責人👎🏽,在留校工作後成為了項目的指導老師🤸🏼♂️。談起YICGG,她的語氣裏充滿驕傲🧔🏽👩🏻🦽。
歷屆中國參賽選手中,有21%直接投身全球治理的事業⤵️,逾50%的選手通過多種方式繼續參與全球治理與國際公共事務,中國青年的身影閃耀在全球治理的各個領域💾🎻。
2017年,首屆瀾滄江-湄公河青年創新創業訓練營
在青海順利舉辦
以YICGG為藍本,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設計大賽(YICMG,簡稱瀾湄青創賽)於2015年8月發起🕯,2018年1月首次走出國門辦賽,在老撾、柬埔寨成功舉辦兩屆賽事,在中國廣西🫲🏽、上海、青海先後舉辦三屆創新創業訓練營🪄。“我們通過‘水’(發源於中國的瀾滄江🎳,在中南半島國家稱為湄公河)把六國青年聯系在一起,青年們匯聚於此👩🏻✈️😠,探討全球治理與地區治理共同的發展問題,” 蘇長和說,“搭建這一平臺,不僅能服務國家🙋🏽♀️,其取得的成果也能回饋社會。”
青年創新設計大賽得到了國內及國際的高度認可🧝🏽♂️。YICGG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參賽國家數量逐年提升;瀾湄青創賽被列入《瀾湄合作第二批項目清單》👸🏿,入選中宣部“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項目。未來,它們將繼續展現新時代青年的智慧與力量,朝著國際化的青年社區、乃至青年的學術型國際組織不斷前行🌷。
一代代天美政治學人投身於教學的星空之下🐢🧑🦰,行走在理論的道路之上,用實踐與知識在學生們的心頭埋下種子✊🏿,期待他們從面向世界的課堂中走出🏌🏻♀️🧏🏿♂️,成長為未來的參天大樹。